订阅
纠错
加入自媒体

双11手机价格战,谁才是最终赢家?

历时半个多月双十一终于落下帷幕!

随着活动的结束,平台和厂商们都陆续发布了战报,各大手机厂商之间的比拼也终于分出了胜负。

一起来看看今年的各大手机厂商的销量、销售额表现如何!


01

各大手机厂商双十一战况如何?

销售销量上,小米占据榜首!

小米官方战报显示,在今年双11期间全渠道累计支付金额突破170亿,机品类获得天猫、京东、拼多多、抖音平台安卓手机品牌销量/销售额全第一。手机单品包揽天猫、京东、拼多多、抖音多项第一。

双11手机价格战,谁才是最终赢家?

在手机机型中,Redmi9A荣获本次双十一单品销量王,小米在单品销量上又再次干翻苹果!值得一提的是,去年双十一的销量榜首也是小米的一个机型Redmi K40。

双11手机价格战,谁才是最终赢家?

10月20日晚20时-11月11日10:59所有手机的销量

除了小米外,华为、荣耀、OPPO、iQOO、三星、一加、realme等品牌在双十一期间都有着不错的表现。

双11手机价格战,谁才是最终赢家?

各家厂商均收获了不错的战绩,那么手机销售额方面,谁才是最大赢家呢?

大家也能猜到,论销售额,苹果依然是最大赢家。

根据天猫双11手机品牌销售战报显示,苹果名列榜首,排在第二第三的分别是小米和华为。

双11手机价格战,谁才是最终赢家?

据京东的数据显示,仅在11月10日开启大促后的一分钟,成交额就突破了十亿元。苹果的销量尽管不如小米,但是它在单品销量版上也占据了四种机型,而且iPhone产品利润明显比小米更高。


02

销量背后是厂商们大降价促销

这些销量猛涨的战报的背后,说明了各大厂商降价促销的效果立竿见影。

今年的双十一,手机的“大甩卖”力度有些超乎寻常,可以说是这几年促销力度最大的一次。

在双11开启前夕,就连一贯高冷的苹果也迎来了首次官方降价,跟其他安卓手机厂商打起了价格战!

iPhone 14刚发布不到一个月在各大电商平台降价幅度最大已超过1300元,5200元左右就能拿到手。

双11手机价格战,谁才是最终赢家?

除去iPhone 14在产品创新力不足的因素,单从苹果的降价策略来看,就能感觉到,苹果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减弱,也有些开始紧张了。

而其他手机厂商也纷纷加入价格内卷。今年7月发布的小米12SPro,四个月直降1100元;OPPO的子品牌realme GT2 Pro也大幅跳水,优惠力度约为1000元左右;三星手机价格更是打骨折,今年3月发布的Galaxy S22 Ultra降价2500元。

除了今年的旗舰大降价,往年的一些机型由于库存积压过多,价格要比新机更为优惠,有一些上市较久的机型甚至有着“打骨折”的优惠力度。


03

手机市场需求减弱

双11手机超千元的大幅降价的现象背后,实际反映了整个国内手机市场大环境的低迷。

据中国通信院2022年1~6月份国内手机出货量数据,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1.36亿部,同比下降21.7%,市场的需求明显下滑。

双11手机价格战,谁才是最终赢家?

来源:中国通信院

不仅国内如此,据知名调研机构IDC统计的数据显示,这是全球手机销量连续第5个季度出现下滑,主要因全球需求疲软、成本上升以及通胀导致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下降。

#年轻人换不动手机了# 曾经登上微博热搜。调研也表明,消费者的换机周期在持续拉长。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报告显示,目前国内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已经超28个月,并且仍有继续延长的趋势。

不少用户会因为手机性能差、体验不好、丢失或损坏等“不换不行”的硬性因素下才会换手机。

此外,手机推新机型的新创意和亮点越来越少,也让大家对新手机的期待度大幅降低。就比如苹果新发布的iPhone 14也只是挤牙膏式的创新,把“刘海屏”改成安卓厂商早玩剩的“药丸屏”,而“灵动岛”的交互设计,大部分网友吐槽不过是转变了消息通知形式。

虽然各大手机厂商借双11消费节大力减价促销,短期内刺激销量,成功提升今年以来的惨淡销量。但手机产品同质化,在创新力不足的整体状况,让用户换机意愿减弱依然是问题。


04

小结

在当今消费动力后劲不足的大环境下,手机厂商们纷纷通过双11大降价促销来保量,开启“清库存”模式,效果也立竿见影,可以稳定现金流,暂时穿越行业寒冬。

但近两年市场逐渐饱和,消费者换机周期长,手机创新力减弱,技术发展并不明显,这一情况可能还会持续。

手机厂商们也在在不断探寻消费者的需求,比如在今年不少国内产商也推出了多款折叠屏手机,价格已下探至万元以下。

对于消费者来说,今年双11的手机市场,或许是消费者获利最大的一年。厂商们鹬蚌相争,消费者或将才是今年双十一最大赢家。

声明: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OFweek观点。刊用本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、翻译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
发表评论

0条评论,0人参与

请输入评论内容...

请输入评论/评论长度6~500个字

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,请输入验证码继续

暂无评论

暂无评论

文章纠错
x
*文字标题:
*纠错内容:
联系邮箱:
*验 证 码:

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